iOS 面试

atomic nonatomic区别和理解

atomic的意思就是setter/getter这个函数,是一个原语操作。如果有多个线程同时调用setter的话,不会出现某一个线程执行完setter全部语句之前,另一个线程开始执行setter情况,相当于函数头尾加了锁一样,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。nonatomic不保证setter/getter的原语行,所以你可能会取到不完整的东西。因此,在多线程的环境下原子操作是非常必要的,否则有可能会引起错误的结

数据持久化

  • NSKeyedArchiver -> 用户信息
  • NSUserDefaults -> 状态、版本
  • Write􏰴􏱼􏰲􏰳􏲅 -> plist、txt等文件
  • 数据库 -> WCDB、FMDB等
  • CoreData -> 苹果自带的数据库

深、浅拷贝

  • 拷贝需实现 NSCopying协议
  • 浅拷贝: 􏱭􏱙􏰵􏰈􏱊􏱋􏳽􏳄􏱜􏱯􏳾􏴏􏰩􏴐􏱃􏱜􏱯􏱭􏱙􏰵􏰈􏱊􏱋􏳽􏳄􏱜􏱯􏳾􏴏􏰩􏴐􏱃􏱜􏱯􏱭􏱙􏰵􏰈􏱊􏱋􏳽􏳄􏱜􏱯􏳾􏴏􏰩􏴐􏱃􏱜􏱯􏱭􏱙􏰵􏰈􏱊􏱋􏳽􏳄􏱜􏱯􏳾􏴏􏰩􏴐􏱃􏱜􏱯􏱭􏱙􏰵􏰈􏱊􏱋􏳽􏳄􏱜􏱯􏳾􏴏􏰩􏴐􏱃􏱜􏱯copy指针 指向相同地址
  • 深拷贝: 新的对象 新的指针

单例

1
2
3
4
5
6
7
8
+ (AccountManager *)sharedManager
{
static AccountManager *staticInstance = nil;
static dispatch_once_t predicate;
dispatch_once(&predicate, ^{
staticInstance = [[self alloc] init];
return staticInstance;
}); }

RunLoop

RunLoop 是什么?RunLoop 还是比较顾名思义的一个东西,说白了就是一种循环,只不过它这种循环比较高级。一般的 while 循环会导致 CPU 进入忙等待状态,而 RunLoop 则是一种“闲”等待,这部分可以类比 Linux 下的 epoll。当没有事件时,RunLoop 会进入休眠状态,有事件发生时, RunLoop 会去找对应的 Handler 处理事件。RunLoop 可以让线程在需要做事的时候忙起来,不需要的话就让线程休眠。

源码

一个RunLoop对象,主要包含了一个线程,若干个Mode,若干个commonMode,还有一个当前运行的Mode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struct __CFRunLoop {
CFRuntimeBase _base;
pthread_mutex_t _lock; /* locked for accessing mode list */
__CFPort _wakeUpPort; // used for CFRunLoopWakeUp 内核向该端口发送消息可以唤醒runloop
Boolean _unused;
volatile _per_run_data *_perRunData; // reset for runs of the run loop
pthread_t _pthread; //RunLoop对应的线程
uint32_t _winthread;
CFMutableSetRef _commonModes; //存储的是字符串,记录所有标记为common的mode
CFMutableSetRef _commonModeItems;//存储所有commonMode的item(source、timer、observer)
CFRunLoopModeRef _currentMode; //当前运行的mode
CFMutableSetRef _modes; //存储的是CFRunLoopModeRef
struct _block_item *_blocks_head;//doblocks的时候用到
struct _block_item *_blocks_tail;
CFTypeRef _counterpart;
};

详见 RunLoop详解

应用场景

一个 Timer 一次只能加入到一个 RunLoop 中。我们日常使用的时候,通常就是加入到当前的 runLoop 的 default mode 中,而 ScrollView 在用户滑动时,主线程 RunLoop 会转到 UITrackingRunLoopMode 。而这个时候, Timer 就不会运行

有如下两种解决方案:

  • 设置 RunLoop Mode,例如 NSTimer,我们指定它运行于 NSRunLoopCommonModes ,这是一个 Mode 的集合。注册到这个 Mode 下后,无论当前 runLoop 运行哪个 mode ,事件都能得到执行。
  • 在另外一个线程执行和处理 Timer 事件,然后在主线程更新 UI

内存管理机制

Autorelease 释放时机

在没有手加Autorelease Pool的情况下,Autorelease对象是在当前的runloop迭代结束时释放的,而它能够释放的原因是系统在每个runloop迭代中都加入了自动释放池Push和Pop(双向链表)

关键字

  • retain(􏰀􏰁􏰂􏰃􏰄引用计数+1)->release􏰅􏰀􏰁􏰂􏰃􏰆1(引用计数-1)
  • alloc(申请内存空间)-> dealloc(释放内存空间)
  • readwrite 既有getter,也有setter(默认)
  • readonly 只有getter,没有setter
  • nonatomic 不考虑线程安全
  • 原子性: atomic 线程操作安全(默认)nonatomic不使用自旋锁
    比如,线程 A 的 getter 方法运行到一半,线程 B 调用了 setter:那么线程 A 的 getter 还是能得到一个完好无损的对象。
    而nonatomic就没有这个保证了。所以,nonatomic的速度要比atomic快。
    不过atomic可并不能保证线程安全。如果线程 A 调了 getter,与此同时线程 B 、线程 C 都调了 setter——那最后线程 A get 到的值,3种都有可能:可能是 B、C set 之前原始的值,也可能是 B set 的值,也可能是 C set 的值。同时,最终这个属性的值,可能是 B set 的值,也有可能是 C set 的值。
    保证数据完整性——这个多线程编程的最大挑战之一——往往还需要借助其他手段

线程安全下的 setter、getter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- (NSString *) value
{
@synchronized(self) {
return [[_value retain] autorelease];
} }
- (void)setValue:(NSString *)aValue
{
@synchronized(self) {
[aValue retain];
[_value release];
_value = aValue;
} }
  • retain: release旧的对象 retain新的对象
  • assign:简单赋值 不更改引用计数(默认)
  • copy:copy相同对象(retain指针拷贝,copy:内容拷贝)
  • strong: ARC中 同MRC retain一样
  • weak:同assign一样,weak当指向的内存释放后自动nil话,防止野指针 assign 可以用非 OC 对象,而 weak 必须用于 OC 对象(weak:a.delegate = b, a和b指向同一位置,当b释放 a也释放,如果delegate用assign就会变成野指针)
  • unsafe_unretained:weak修饰的对象被释放后,指向对象的指针会置空,也就是指向nil,不会产生野指针;而unsafe_unretained修饰的对象被释放后,指针不会置空,而是变成一个野指针,那么此时如果访问这个对象的话,程序就会Crash,抛出BAD_ACCESS的异常(它会比weak性能更好,明确对象声明周期时可使用,YYModel内大量使用)

序列化和反序列化

  • 序列化:对象->字节序列
  • 反序列化:字节-> 对象
  • NSCoding协议、Codable协议

多线程

进程、线程

  • 进程:操作系统多个软件在运行(微信、抖音等)
  • 线程:进程内好多线程
  • 线程是进程的基本组成单元

多线程的好处

  • 时间长的任务放到后台处理
  • 程序运行更快
  • 等待任务

    多线程的缺点

  • 大量影响性能、因为操作系统需要在他们之间切换
  • 占用更多的内存空间
  • 线程死锁

多线程实现

  • Thread
  • NSOperation
  • GCD

字符串去重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func testString(str: String) -> String{
var dict: [String: Int] = [:]
var result: String = ""
let _ = str.map { (char) in
let temp = "\(char)"
if dict[temp] == nil {
result += "\(char)"
dict[temp] = 10
}
}
return result
}

UIImage初始化

  • imageNamed 检查系统缓存
  • contentsOfFile: 直接加载
  • cgImage

便利构造器

1
2
3
4
5
extension UIButton {
convenience init(imageName: String) {
self.init()
}
}

继承

iOS 类不可以多继承 可protocol实现

APP启动流程

main函数 -> UIApplication -> rootVC

  • application:willFinishLaunchingWithOptions: - 这个方法是你在启动时的第一次机会来执行代码

  • application:didFinishLaunchingWithOptions: - 这个方法允许你在显示app给用户之前执行最后的初始化操作

  • applicationDidBecomeActive: - app已经切换到active状态后需要执行的操作

  • applicationWillResignActive: - app将要从前台切换到后台时需要执行的操作

  • applicationDidEnterBackground: - app已经进入后台后需要执行的操作

  • applicationWillEnterForeground: - app将要从后台切换到前台需要执行的操作,但app还不是active状态

  • applicationWillTerminate: - app将要结束时需要执行的操作

ViewController 生命周期

init loadView viewDidLoad viewWillAppear viewWillDisAppear viewDidDisappear didReceiveMemoryWarning deinit/dealloc

字典的工作原理

使用hash表来实现key-value之间的映射和存储的

哈希冲突

  • 1.开放定址法(线性探测再散列,二次探测再散列,伪随机探测再散列)
  • 2.再哈希法
  • 3.链地址法(Java hashmap就是这么做的)
  • 4.建立一个公共溢出区

什么是hash冲突?

假设hash表的大小为9(即有9个槽),现在要把一串数据存到表里:5,28,19,15,20,33,12,17,10

简单计算一下:hash(5)=5, 所以数据5应该放在hash表的第5个槽里;hash(28)=1,所以数据28应该放在hash表的第1个槽里;hash(19)=1,也就是说,数据19也应该放在hash表的第1个槽里——于是就造成了碰撞(也称为冲突,collision)。

常用的Hash冲突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种:

1.开放定址法
这种方法也称再散列法,其基本思想是:当关键字key的哈希地址p=H(key)出现冲突时,以p为基础,产生另一个哈希地址p1,如果p1仍然冲突,再以p为基础,产生另一个哈希地址p2,…,直到找出一个不冲突的哈希地址pi ,将相应元素存入其中。这种方法有一个通用的再散列函数形式:

Hi=(H(key)+di)% m i=1,2,…,n

其中H(key)为哈希函数,m 为表长,di称为增量序列。增量序列的取值方式不同,相应的再散列方式也不同。主要有以下三种:

线性探测再散列

dii=1,2,3,…,m-1

这种方法的特点是:冲突发生时,顺序查看表中下一单元,直到找出一个空单元或查遍全表。

二次探测再散列

di=12,-12,22,-22,…,k2,-k2 ( k<=m/2 )

这种方法的特点是:冲突发生时,在表的左右进行跳跃式探测,比较灵活。

伪随机探测再散列

di=伪随机数序列。

具体实现时,应建立一个伪随机数发生器,(如i=(i+p) % m),并给定一个随机数做起点。

例如,已知哈希表长度m=11,哈希函数为:H(key)= key % 11,则H(47)=3,H(26)=4,H(60)=5,假设下一个关键字为69,则H(69)=3,与47冲突。

如果用线性探测再散列处理冲突,下一个哈希地址为H1=(3 + 1)% 11 = 4,仍然冲突,再找下一个哈希地址为H2=(3 + 2)% 11 = 5,还是冲突,继续找下一个哈希地址为H3=(3 + 3)% 11 = 6,此时不再冲突,将69填入5号单元。

如果用二次探测再散列处理冲突,下一个哈希地址为H1=(3 + 12)% 11 = 4,仍然冲突,再找下一个哈希地址为H2=(3 - 12)% 11 = 2,此时不再冲突,将69填入2号单元。

如果用伪随机探测再散列处理冲突,且伪随机数序列为:2,5,9,……..,则下一个哈希地址为H1=(3 + 2)% 11 = 5,仍然冲突,再找下一个哈希地址为H2=(3 + 5)% 11 = 8,此时不再冲突,将69填入8号单元。

2.再哈希法
这种方法是同时构造多个不同的哈希函数:

Hi=RH1(key) i=1,2,…,k

当哈希地址Hi=RH1(key)发生冲突时,再计算Hi=RH2(key)……,直到冲突不再产生。这种方法不易产生聚集,但增加了计算时间。

3.链地址法
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所有哈希地址为i的元素构成一个称为同义词链的单链表,并将单链表的头指针存在哈希表的第i个单元中,因而查找、插入和删除主要在同义词链中进行。链地址法适用于经常进行插入和删除的情况。

4.建立公共溢出区
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:将哈希表分为基本表和溢出表两部分,凡是和基本表发生冲突的元素,一律填入溢出表。

拉链法与开放地址法相比的缺点:
拉链法的优点

与开放定址法相比,拉链法有如下几个优点:

①拉链法处理冲突简单,且无堆积现象,即非同义词决不会发生冲突,因此平均查找长度较短;

②由于拉链法中各链表上的结点空间是动态申请的,故它更适合于造表前无法确定表长的情况;

③开放定址法为减少冲突,要求装填因子α较小,故当结点规模较大时会浪费很多空间。而拉链法中可取α≥1,且结点较大时,拉链法中增加的指针域可忽略不计,因此节省空间;

④在用拉链法构造的散列表中,删除结点的操作易于实现。只要简单地删去链表上相应的结点即可。而对开放地址法构造的散列表,删除结点不能简单地将被删结 点的空间置为空,否则将截断在它之后填人散列表的同义词结点的查找路径。这是因为各种开放地址法中,空地址单元(即开放地址)都是查找失败的条件。因此在 用开放地址法处理冲突的散列表上执行删除操作,只能在被删结点上做删除标记,而不能真正删除结点。

拉链法的缺点

 拉链法的缺点是:指针需要额外的空间,故当结点规模较小时,开放定址法较为节省空间,而若将节省的指针空间用来扩大散列表的规模,可使装填因子变小,这又减少了开放定址法中的冲突,从而提高平均查找速度。

反射机制

OC:字符串访问 类和方法
NSClassFromString NSSelectorFromString
Swift: Mirror Class

KVO 实现

热修复

Block

Block和函数指针的区别

函数指针是函数地址的引用 block是函数对象